我喜欢于翻阅大德传记,从中获得极大的启发和帮助。然而现如今,不论是在家居士还是寺院僧人,许多人都将精力耗费在诸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几天前,我造访了德巴堪布的居所,趁着闲暇,我在那里逗留了一个下午,聆听他叙述往昔的种种旧事。
我注意到,在这纷繁世间,人们的话题往往围绕着饮食男女、声色犬马,而那些德行高尚的大德们,他们谈论的无非是如何修身养性,或是先贤智者的教诲。
那天下午,德巴堪布向我分享了他的根本上师白玛堪布的早年经历。
那一年,白玛堪布年仅十九岁。有一天,贝诺法王的前世对白玛堪布说:“我听说你即将肩负起白玉寺的管理重任,我私下建议你不妨考虑前往其他地方深造。这话出自我口,万不可向他人透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你可以考虑自行前往噶陀寺,噶陀寺的斯德仁波切与我有深厚的友谊,我愿意为你修书一封,以作推荐。”
白玛堪布抵达噶陀之际,佛学院学员的名单业已敲定,然而,得益于他所携带的贝诺法王前世的书信,他才得以顺利地踏入该佛学院的大门。
在那里,他有幸邂逅了一位名为尼登的堪布,堪布的年龄略长于他。当得知他来自白玉时,尼登堪布显得尤为高兴,欣然笑道:“原来你是我的乡亲,多好啊!”
他们经常在一起辩论佛法,共修苦行,白玛堪布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求学时光。一天,尼登堪布说:“我即将前往石渠,听说麦彭仁波切的亲传弟子堪布根华仁波切在那里,我想去向他求法,不知你是否愿意同往?”白玛堪布欣然应允。
于是,他们结伴前往堪布根华的寺院,依止堪布根华七年,至此,白玛堪布的大圆满境界已经非同凡响。
在参访、依止善知识的时候,为了便于随时向善知识求法,请教修法上的问题,弟子们往往在上师的住所周边搭建帐篷。白玛堪布没有帐篷,又缺乏御寒的衣物,为了抵御刺骨的严寒,他不得不挖一个地穴,铺上干燥的茅草,作为自己的住所。
后来,白玛堪布重返白玉寺,肩负起主持佛学院的重任,长达七年之久。而后,他受邀前往朵芒寺佛学院主持教学。那时候,佛学院包括德巴堪布在内,一共只有11个人……
在那个宁静的午后,德巴堪布向我娓娓道来这位前辈大德的光辉事迹——一位真正的求学者和修行者的心理路程。
如今,人们日常的心灵思绪,并不似往昔高僧大德般,全身心地沉浸于佛法的海洋。在当今这个信息纷繁的时代,人们的心智往往被琐碎繁杂的事务所牵绊,难以集中在闻思修行上,与往昔那些德行高深的前辈相比,确实有天壤之别。
源自索达吉堪布
《六祖坛经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