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就能遣除无始劫以来罪业——索达吉堪布传授甚深教言

愿菩提心中的自他交换

自他交换,就是世人常说的换位思考,作为大乘修行人一定要修。《入行论》中讲过:“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意思是说,如果不能以自身的安乐,真实替换他众的痛苦,那不但不能成就佛果大安乐,在生死轮回中,也不会有快乐可言。

修菩提心,其实就是要断除我执,这对每个人来讲并不容易。让我们放下对万事万物的耽著,可能不会那么困难,只要稍懂佛理,用智慧去观察的话,就会明白轮回中的人事物、名声财富,究竟没什么可贪恋的。比如,你若特别喜欢财富,就想想离开世间时,一分钱也带不走;你若特别耽著感情、地位,就想想这些只不过是自己的妄执罢了,真正去寻找的话,根本找不到点滴意义。可是,让你放下自我,完全像大菩萨一样利益众生,这却是非常难的。

不过,这种我执若没有断,痛苦就会没完没了。寂天菩萨也说:“我执未尽舍,苦必不能除,如火未抛弃,不免受灼伤。”倘若不能完全舍弃自我爱执,必然不能根除一切痛苦,就像不抛弃手中的火,便难免受到灼伤一样。我们都学过这些道理,对此应该比较清楚。

所以,大家一定要想方设法放下自我,完全投入利他的行列中。尽管这对凡夫人来讲,难度相当大,但如今我们遇到了大乘善知识,遇到了大乘教言,只要尽心尽力修持自他交换,迟早都会做到的。如果有了这种菩提心,即使转生到地狱中去,也会迅速舍弃地狱的痛苦,更何况是世间上的痛苦了?

要知道,众生堕入地狱之后,这种异熟果报很难消尽。但菩提心的力量非常强大,昨天也讲了,世尊在因地时,对同伴生起一瞬间的利他心,马上就舍弃了地狱的身体,转生于天界。那我们在人间感受剧烈的病痛,或者受到别人的攻击、诽谤,此时用菩提心来摄持,观想自己代受他众的痛苦,那无始以来所造的许多罪业,当下便可遣除。甚至有些教言中说,即使造了五无间罪,这种罪业也能灭尽。

此外,世尊在因地转生为商主匝哦之女时,也是因为生起了自他相换的菩提心,立即脱离了恶趣的痛苦。

这个公案,在汉地《杂宝藏经》中也有。我以前讲过一次,但讲得比较略。今天我先按佛经的内容讲一下,再讲讲华智仁波切《前行》中的这个公案。华智仁波切的公案,其实百分之九十都出自经藏、律藏和论藏,只有百分之十几左右,才是藏传佛教的一些精彩故事。

公案一

《杂宝藏经》中慈童女的公案:

《杂宝藏经》中记载,昔日佛陀在王舍城时,给诸比丘讲了一个偈颂:“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也就是说,以父母为对境的话,作一点点供养,获福会无量无边;作一点点忤逆,获罪也是无量无边。

诸比丘问:“这罪福报应是怎样的呢?”佛陀就讲了一个公案:

久远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位长者,他儿子叫慈童女。长者很早就去世了,慈童女被母亲辛辛苦苦带大。长大之后,家里的钱财用光了,他就出去卖木柴为生,一天可以赚到两个钱,慢慢又赚到四个钱、八个钱、十六个钱。每次赚来的钱,他都全部交给母亲。

许多人见他很聪明,就说:“你父亲在时,经常入海寻宝,你为什么不也这样呢?”慈童女听后,就问母亲:“我父亲是做什么行业的?”母亲告诉他:“你父亲经常入海寻宝。”

慈童女对母亲说:“我父亲能够入海寻宝,我为什么不能呢?”

母亲见他非常孝顺,应该不会离自己而去,就开玩笑道:“你也可以去啊。”

得到母亲的允诺,慈童女便打定主意,寻找旅伴,郑重向母亲告辞。

母亲大惊,说:“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孩子,除非我死了,否则,怎能放你走呢?”慈童女回答:“如果您当初不允许,我自然不敢打这个主意。但母亲已经准许了我,为什么又阻拦呢?我现在非去不可!”

母亲见到他去意坚决,就抱住他的脚痛哭,不让他离开。但慈童女掰开母亲的手,把脚抽出来,在此过程中,扯断了母亲数十根头发。母亲害怕孩子获不孝之报,只好放他离去。

他和伙伴一起入海寻宝。寻到宝岛,取得宝物后,返回的道路有两种:一是水道,二是陆路。众人都说从陆路走,于是他就选择了陆路。

当时国家有这样的规定:若有盗贼来抢劫,抓获商主,商人的货物都归盗贼;若没抓住商主,那商主索要时,要把财物归还。所以,慈童女总是和同伴分开睡,同伴早起后,就会去叫他。有一天,夜间起大风,同伴早上忘了叫他,慈童女就与大家失散了,而且也不认识回去的路。

他在流浪的过程中,远远看到一座琉璃城,因为饥渴困乏,便前往城中。这时城里有四名玉女前来迎接,留他在城中生活,四万年中享受无尽快乐。

后来,他生起厌离心,便离开那里。又见到一座颇梨城,有八名玉女前来迎接,与其在城中欢愉度日,过了八万年。

慈童女再次厌离舍去。又见到一座白银城,有十六名玉女,前来迎接。在十六万年中,与其享受快乐。

之后,慈童女又弃之而去。到达黄金城,与三十二名玉女,快乐生活了三十二万年。

他再次想要离去时,玉女们劝他不要走,此后就不会有好去处了。但他根本不听,认为继续前行一定有更好的地方,于是离开了黄金城。

他看到一座铁城,进入里面,不见有玉女来迎,只见一个头戴火轮的人正在受苦。那人见到他后,把自己的火轮放到他头上,自己便出去了。

慈童女问旁边的狱卒:“我头顶的火轮什么时候可以摘下来?”狱卒回答:“世间若有人造了跟你一样的罪福。入海采宝,经历各城,时间也一样,然后才能代替你。这个铁轮,是永远不会坠落于地的。”

慈童女问:“我积了什么福,造了什么罪?”答言:“你在阎浮提以两钱供养母亲,所以能到琉璃城,与四名玉女,四万年中享受快乐。因以四钱供养母亲,所以能到颇梨城,与八名玉女,八万年中享受快乐。如此类推,得福增倍。但因为你不顺母意,扯断母亲的头发,故得到铁轮的果报。以后必须有人代替你,才可以解脱此苦。”

慈童女又问:“这里有和我一样受报的众生吗?”狱卒回答:“有,成千上万,不可胜数。”

听了这话,慈童女暗自思忖:“我既然不能免受此苦,那么愿一切受此苦者的罪报,都集中到我身上,让我代受吧!”刚有此念,铁轮就坠于地上了。

慈童女问狱卒:“你不是说此轮不会坠地吗?现在怎么落到地上了呢?”狱卒十分生气,以铁叉重击慈童女的头,把他打死了。命终后,慈童女转生于兜率天。

佛陀告诉诸比丘:“慈童女,就是我的前世。”

可见,对父母作少许不善,一定得大苦报;能作少分供养,获福无量。故而,我们应当尽心奉养父母。

公案二

汉地的《法苑珠林》中,也有一个自他相换的故事:

唐朝有个人叫卢元礼,他曾因重病而昏厥,过了一天后醒来说:

有人把他引到了一所殿堂。他看到里面有数十百口灶,热气腾腾,灶上有蒸笼般的东西,装着无数罪人,正在蒸煮。

他见后发大愿,大声说:“愿我代一切众生受罪!”说完便投身在大锅中,当时一下子昏了,也不觉得有痛苦。

后来出现一个沙门,把他救出来,并对他说:“知道你是至诚心,现在你可以回去了。”这时,卢元礼忽如梦醒,发现自己已还阳了。

可见,藏传、汉传许多可靠的故事中,都讲了修自他交换菩提心时,当下即可远离痛苦。所以,大家不要把它当成传说、神话,一定要想到:自己以后无论是堕入恶趣,还是做恶梦,或在现实生活中受苦,都要发愿“我来代受一切众生的痛苦”。

这一点,刚开始做会有点困难,但慢慢地,就会养成习惯了。我本人虽然菩提心修得特别差,但对此却极有信心,有时候做恶梦,或者生病、遇到违缘,还是能想起一点点。尽管自己观想的力量很微弱,但也能感受到,只要用自他交换的方法来修,最终的结果令人非常欢喜。

故希望你们每个人,也能把这个甚深的教言用于日常生活中。

敬摘录《大圆满前行广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