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迹之一:朵芒寺镇寺之宝“陀巴刚青措”

从炉霍县前往朵芒寺的山路,两边是跌宕起伏的绿草坡和连绵的山脉,山坡上悠闲吃草的牦牛,就像散落在草原上的黑珍珠。

据说,上罗科马山像人的手心与手背,手心是农区,气温湿润,丛林茂密;手背是高原,高寒贫瘠,属于牧区,只有盛夏才有绿野的草坡。

朵芒寺,背倚堡王金刚山,有成片的参天的古树护荫,正对面骆驼山如同一只素净的白海螺,大小山坡看起来像供台上的七宝,两旁有清涧流出,在寺前汇成河流一一朵芒河,流淌数里后又与罗科河合流,如此殊胜因缘,预示着朵芒寺人材辈出,弘扬佛法宛如多芒河般渊远流长。

朵芒寺有两件稀世的宝贝,一件是已有千余年的释迦摩尼佛像,一件是欲意而飞的莲师像。

其中已有千年历史的释迦牟尼佛像——"陀巴刚金措",汉译为“能仁报身功德海”,是朵芒寺的“镇寺之宝”。

相传是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由圣工神匠嘎玛布将五种天神宝物——吠琉璃,宝石、绿宝石、蓝宝石、宝玉,五种地人宝物——金、银、红铜、珍珠、珊瑚及其它多种圣物混合精心打造而成。

后来为了度化无边众生,“陀巴刚青措”被迎请到藏土雪域供奉。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派人创制藏文,发展藏族文化,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佛法初传至藏地,开创了藏传佛教的前弘期。公元8世纪,赤松德赞即位,迎请高僧菩提萨埵、乌仗那国莲花生大士,大量翻译佛经,藏地从此具足佛法僧三宝。至公元9世纪的赤祖德赞时期,佛教的发展在藏地达到了顶峰。但赤祖德赞后遭臣下杀害,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乌冬赞继位,发起了西藏佛教史的第二次禁佛运动,藏传佛教前弘期结束。在灭佛魔王朗达玛的高压下,桑耶寺、大昭寺都被封闭,许多佛像被钉上钉子扔到河中。“陀巴刚青措”也被魔王用兵器砍伤右臂和后腰,其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见。后来人们称此佛为“魔王手中解脱之佛像”。

清朝时,“陀巴刚青措”在汉地度化众生。清代前期的四川西部地区,是土司们(指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的混战天堂。乾隆时期,大小金川势力崛起,土司间的互相攻伐兼并严重危及到清廷进藏通道和四川内地府县的安全,于是乾隆皇帝借机两次征伐大小金川。但金川土司的势力范围多为陡峭的悬崖与山峰,士兵作战能力强,清军空有几万人马,也实在难以攻破。两次用兵,劳师多年,费银达七千万两。

双方僵持不下时,乾隆国师降贡·慈诚多杰根据圣旨作法诅咒,使大金川土司曲钦加波兵败,战事平息。为了奖赏国师,乾隆帝遂将丹巴、炉霍、道乎一带部分土地赐为寺庙属地,又御赐国师这尊释迦牟尼佛像及各种名贵宝物。最终,这尊释迦摩尼佛像“陀巴刚青措”辗转来到炉霍朵芒寺“安家落户”,与广大信众结缘。

朝圣小tip:“陀巴刚青措”被供奉在朵芒寺大经堂北侧一栋新建筑的“密室”里。因为是“镇寺之宝”,有一个老喇嘛专门看守和“导游”,门口有老喇嘛的电话,可以电话联系。另外“密室”四周的佛龛中也满是宝物,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