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一生受用的三大殊胜窍决

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

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

无论在何时何地,接触什么样的人,都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人低贱,并且诚心诚意地想帮助别人,将爱心奉献给整个世间。

我们平时会接触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傲慢心,自己再怎么了不起,也应当做众生的奴仆。

宗喀巴大师在《事师五十颂释》赞叹文殊菩萨的顶礼句中说:“虽恒住于无上果位,然做众生仆。”在三界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第一,但是他还发愿当众生的奴仆。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讲过,真正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尽管境界超胜于所有的人,但显现上仍要随顺众生[1]。

现在的有些人,稍微有一点钱、一点地位、一点才华,就高高在上,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四威仪也显出一种傲慢相。这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印度、藏地、汉地无数的高僧大德,修得越好,就越尊重别人,而不是一开口就说大话,跟谁都不愿意接触。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些问题需要注意,如果自己认为修行不错,就趾高气扬,怎么能真正利益众生呢?

这里的有些人发心多年,为了佛法还是非常辛苦,平时发资料、打电话,或组织放生、印经书,但从来没有自我宣扬过,只是一心一意、默默无闻地利益众生。

所谓的菩萨,不是表面上宣传得很成功,而是内心中非常愿意帮助别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很切合人意。

人学佛之后还是会有所不同,一旦佛法融入了内心,跟以前相比,自己会判若两人。

以前没有学佛时很傲慢,跟任何人交往,整天都看别人的过失,但是学了大乘佛法以后,自己的嘴巴会扣一把锁,有必要时打开一下,没有必要就把它锁着,不会乱说。

有些人特别爱说别人过失,一开口就是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出家人不好、在家人不好,间接说明只有他一个人好,除自己以外,其余的都是坏人。这样不太好!

虽然在末法时代,个别出家人的行为不太如法,但你在依止他时,首先应该观察清楚,这样才不会后悔,即使他某些行为不如法,也不需要你专门宣传,这既有损佛教的形象,也有损佛法的形象。

我们是一个佛教徒,在社会或家庭中应该起表率作用,不然,别人对你的印象和评价都不好。

所谓的印象,指内心的一种看法;所谓的评价,则是显露于语言上的表示。

有些佛教徒在社会上的评价相当不错,在家人当中有,出家人当中也有。有些人觉得自己很不错,但与他交往还是很麻烦。

作为修行人,相续应该像棉花一样柔软,即使别人说自己的过失,自己也会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

仲敦巴尊者曾问阿底峡尊者:“如果有人打我、骂我,我该怎么办?”

尊者回答:“很好啊!这是偿还宿债的难得机会,理应借此精进修持安忍度。”

而我们很多人并不是这样,特别喜欢听别人赞叹,不愿听到丝毫指责。

阿底峡尊者的一生,有三大殊胜窍决:第一是时时刻刻观自心;第二是用正知正念来对治烦恼;第三是长期修持菩提心。

所以,在修行过程中,应该恒时观察自心。

我们已经皈依了佛门,趋入了大乘佛法,在今后的生活中,千万不要跟不学佛的人同流合污,若慢慢跟他们融入一体,这就太可惜了!

敬摘录《修心八颂》

注释:

[1]若问上师之法相,为引世间与众同,超世间故与众殊,三门诸行较众胜。

教法文苑

Teaching